“設計賦能·智造山東”—智加設計創新集團創始人熊偉受邀擔任評委出席山東省長杯
2020/06/10834
提要:為發揮工業設計的創新引領作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新型制造體系,助力高質量制造強省建設。“設計賦能、智造山東”,山東省第三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設計賦能,智造山東”
2020年6月10號上午,智加設計創新集團創始人熊偉受邀擔任評委出席山東省第三屆省長杯,攜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共同助力設計創新賦能山東省制造業。
1
賽事主題
“設計賦能,智造山東”。發揮工業設計的創新引領作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新型制造體系,助力高質量制造強省建設。
2
大賽日程
4月22日-5月15日 作品征集
5月16日-6月20日 初復決賽
6月21日-6月28日 社會公示
7月3日 頒獎典禮&設計周
3
獎項設置
金獎10名 頒發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獎狀
銀獎20名
銅獎50名
新星獎50名 可同時獲得大賽其它獎項
優秀獎220名 組織獎若干進入復評的其他作品頒發優秀獎
本次山東省“省長杯”大賽共有來自山東省內各城市共計300多項參賽作品,經過初賽、復賽、決賽的嚴格評審與現場參賽作品代表答辯的激烈角逐,最終已經產生了各獎項與名次,組委會本階段后會整理全部參賽作品和最終獲獎名單會在2020年7月份舉辦最終的頒獎盛典揭曉獲獎作品,最終各獎項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的決勝之年。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舉辦山東省第三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營造鼓勵設計創新和設計產業化的良好氛圍,提升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產品差異化的需求向往。
自2016年起,山東省每兩年舉辦一次“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旨在營造鼓勵設計創新和設計產業化的良好氛圍,提升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產品差異化的需求向往。
本屆大賽主題為“設計賦能、智造山東”,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支持,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山東省總工會、山東廣播電視臺承辦,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山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協辦,大賽于2020年4月-7月舉辦。
山東省制造業
高速發展
十八大后山東省每年都有關于先進制造業的政策發布,而且逐漸增加,2013年到2018年山東省先進制造業政策數量呈現出總體上升的趨勢。2017年政策數量同比增長3倍,出現大幅度增長。2018年相關政策發布更加密集,多達27項。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山東省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戰略部署,既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責任,更是重大挑戰。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山東省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施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奮力開創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2019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制造業格外重視、著墨頗多,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了拓展高質量發展有效路徑的開篇位置。抓住家底和優勢所在的制造業,借力科技發展勢頭,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近兩年,山東已經培育建設了500條無人生產線、300個數字車間和100個智能工廠。正在實施的“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行動,將推動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設計
賦能升級
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社會、經濟、文化、美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展開整合優化的集成創新活動。發展工業設計,正是企業豐富產品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創建自主品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但工業設計成果只有得到轉化,才能實現成果產業化,形成真正的生產力、競爭力。我國工業設計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受到眾多OEM生產模式的影響,導致我國制造業失去提升工業設計能力的機會,制造業企業未能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而且我國未能建立專業化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未能給予工業設計人員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推動工業設計發展,應該從激發工業設計市場需求和扶持工業設計行業本身發展等方面發力。堅持設計創新和科技創新相結合,以提高設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將科技與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大力開展設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科技成果在設計產業各環節、各領域的轉化應用,促進設計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以 “科技+設計”為核心特征、具有特點的模式。
設計服務業屬高投入產出產業,目前研發資金投入明顯不足,應進一步完善政府專項扶持政策,通過靈活的財政補貼、資金籌措、稅收減免、投資基金、創意孵化等優惠條件,引導企業增加對設計研發的投入規模,瞄準產業鏈上游的高精尖領域,充分激發高端設計服務活力。同時,也需促進工業設計轉化,走產學研結合之路。